父親研究︱爸爸陪伴有助提升仔女學業成績? 英大學研究:每日10分鐘即可

育兒資訊

撰文: 黃諾韶

發布時間: 2024/06/15 10:30

最後更新: 2024/06/16 15:06

分享:

分享:

英國大學研究,爸爸恆常陪子女閱讀和玩耍,提升仔女學業成績及數理能力。

【育兒經/爸爸/父親節/父親關係/閱讀】爸爸作為一家之主,在家庭擔任領導的角色。儘管母親通常傾向於作為主要照顧者的角色,往往承擔最多的照顧孩子的責任,但如果父親也積極參與照顧孩子的工作,不單可分擔照顧孩子的壓力,一項英國里茲大學研究指,原來爸爸多陪伴孩子竟然能令他們成績更佳!

最新影片推介:

一項英國里茲大學商學院及曼徹斯特大學(University of Manchester)父職研究所(The Fatherhood Institute)研究,有關父親親子時間與孩子學業表現的關係,發現父親可以透過閱讀、繪畫和和孩子一起玩耍,讓孩子在學齡前至小學有更好的學業表現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6
+5

父親陪伴提升孩子的教育程度

這項英國研究報告於2023年9月發表,調查了5,000個雙親家庭,對象為2000至2002年所出生的兒童成長過程中的數據。並長期追蹤他們家庭內父母跟孩子的互動情形,並分析這些孩子在5歲與7歲時的在校考試成績與相關發展。

研究有3個結論:

1. 父親與子女閱讀和玩耍對於小學早期階段的孩子提供了教育優勢,而母親的參與有助於增加孩子的認知能力,整體上可提升孩子的學業成績。

2. 經常與3歲孩子一起畫畫、玩耍和閱讀的父親可以幫助孩子5歲時在學校取得更好的成績。父親在5歲時參與其中也有助於提高7歲的考試成績。報告稱,無論孩子的性別、種族、學年年齡和家庭收入如何,父親的參與都會對孩子的學業成績產生正面影響,尤其是數理科目的成績。

3. 父親愈早參與孩子的生活,便可養成陪伴子女習慣外,亦持續對孩子的教育進步有好處,調查亦發現媽媽對幼兒情緒和社交行為的影響,大於對教育成績的影響,特別有助於提高孩子5歲時的認知行為,亦有助減少問題與同儕社交以及情感、行為和過度活躍的問題。

反映父母雙方都在孩子的成長扮演重要且互補的角色。對孩子成長和學術發展皆有裨益。例如:有研究發現父親和母親的說話方式不同,可以為孩子提供更多元化的談話主題,促進兒童各方面的發展。

哈佛父母︱培養高EQ+抗逆力孩子 哈佛大學:父母均具備4種優秀特質

規律每天10分鐘達正面效果

調查機構強調,調查旨在鼓勵爸爸在孩子年幼時主動跟媽媽分擔育兒工作。不只對媽媽很重要,對支持孩子的教育和學習也有所裨益。研究人員建議爸爸們每週盡可能抽出時間與孩子互動。研究分析了親子互動包括:情緒支持、交談、指導教學或功課。讓子女感覺有需要時爸爸會「在場」對於忙碌的工作爸爸來說,即使每天只有10分鐘也可能對孩子教育有好處。只要能經常並規律的累積,也有很顯著的正面效果,讓子女知道自己有需要時爸爸會「在場」。

研究學者更建議學校應定期更新父母雙方的聯絡方式,而不是只讓家庭決定提供哪一個聯絡人(通常就會是媽媽),以便可以直接通知爸爸有哪些家長活動,讓父親可以多參與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9
+8

下載HKET App,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,睇全方位資訊:

【中小學試題免費下載】 【名校專區升學攻略】

【兒童健康百科】 【職場文化智慧】 【家事百科全書】